
一轉眼,年十五都過完了。
不知大家是不是這樣“歡度春節”的?↓
小編在心里默默舉起了爪... ? 原本想一口一口吃掉憂愁, 不料卻一口一口吃成胖子。 也沒有越胖越紅的待遇, 有的只是↓ 扎心的是, 過完年后, 很多小朋友也長成了小胖墩。 有一種餓,叫媽媽覺得你餓...... 肥胖已成為整個世界范圍內的難題,而兒童肥胖更是越來越常見。很多家長認為,孩子小時候胖一點沒關系,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更喜歡用“白白胖胖”來形容孩子,覺得孩子長得胖乎乎的,說明健康,而且看上去更可愛。 錯了! 兒童期肥胖比“中年發福”危害更大! 超重和肥胖是誘發兒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。而性早熟的一大危害是孩子提前終止長個,導致成年身高較矮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還會給孩子的心理發育、升學、就業和婚姻等帶來很多不良影響。 此外,肥胖還和許多身體疾病相關。 2017年,由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《中國兒童肥胖報告》顯示,與正常體重兒童相比,超重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為3.3倍;發生高甘油三酯的風險為2.6倍;發生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風險為3.2倍。兒童肥胖相關的健康危險還可持續至成年期。成年后,肥胖兒童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2.7倍,與體重持續正常人群相比,兒童期至成年期持續肥胖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為4.3倍,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風險高達9.5倍。 肥胖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—— 青春期肥胖常常會導致 各種各樣的問題 體育成績不達標 學業成績下降 被同學嘲笑 自卑心理 ..... 我們再看看全國的數據: 據調查統計,1995~2014年,我國大約兩成青少年兒童超重或肥胖,如果不采取措施,估計至2030年將增至28%。 去年10月,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了《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》。 如何對孩子肥胖進行管控,而不影響孩子“長身體”? 01 要定期了解身高體重變化情況,判斷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不僅是看體重,還要結合身高來判斷。目前的判斷標準就是“體質指數(BMI)”。 比如,小東(男)今年10歲6個月,身高1.5米,體重54kg,那么他的BMI是: 兒童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,需要使用不同性別、不同年齡的BMI判斷標準。參照《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標準》(下圖)來判定。對照以下表格我們發現,小東屬于肥胖了。 02 預防和應對孩子超重肥胖 掌握了孩子的BMI后,如果孩子: 超重或肥胖:注意管住嘴、邁開腿,早日達到正常體重; 體重正常:注意吃動平衡,預防體重過快增長。 吃 三餐合理,規律進食,食物種類多樣。減少煎、炸等烹調方式,控制油、鹽、糖的使用量,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,減少在外就餐。不喝含糖飲料,少吃高能量食物。 動 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運動日常化、生活化,堅持、適宜、適量運動。每天應進行1小時以上的中等或高等強度運動。 睡 保證兒童充足睡眠,不要熬夜。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,初中學生9小時,高中學生8小時。 還要提醒各位家長: 父母是孩子建立和維持健康行為的關鍵決策者和榜樣,要讓孩子成功減肥,也要從改善家庭健康生活方式開始,減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一定要講求科學、循序漸進,貴在堅持! 來源:東莞疾控
責編:周媛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